• 首页
  • 早孕检查
  • 药物流产
  • 无痛人流
  • 上环取环
  • 宫外孕
  • 就医指南
  • 当前位置:主页 > 宫外孕 >

    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已认证

  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号:PDY03588-841010517A5182
    诊疗:无痛人流、药物流产、上环取环、妇科、宫外孕、早孕检查
    官网:http://www.zzsdrl.com/
    24小时咨询热线:0371-61006100

    女性患上宫外孕的症状表现有哪些

      宫外孕,医学上称为异位妊娠,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,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。它是一种妇产科的急症,若未能及时识别与处理,随着胚胎逐渐长大,可能导致输卵管破裂,引发大出血,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。了解宫外孕的症状表现,有助于女性尽早发现、及时就医,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。以下是女性患上宫外孕常见的症状表现:

      停经

      多数宫外孕患者会有短暂的停经史,一般停经时间为6 - 8周。这是因为受精卵着床后,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,子宫内膜也会发生相应改变,出现类似正常妊娠的停经现象。然而,也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停经表现,她们可能会将阴道不规则出血误认为是月经来潮,从而忽略了宫外孕的可能性。尤其是那些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,更容易出现这种误判。例如,有些女性平时月经就经常推迟或提前,当发生宫外孕早期出血时,就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异常情况。

      阴道出血

      出血特点

      宫外孕导致的阴道出血通常出现在停经后一段时间,多为不规则的点滴状出血,颜色呈暗红色或深褐色,看起来比较污浊。与正常月经相比,出血量一般较少,但也有少数患者出血量较多,甚至接近或超过正常月经量。这种出血往往没有规律性,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,时断时续。比如,有的患者可能出血几天后自行停止,过几天又再次出现。

      出血原因

      这是由于胚胎着床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,该部位的血供不如子宫内丰富,子宫内膜的剥落不完全,导致出血情况与正常月经不同。而且,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,着床部位的血管可能会受到侵蚀和破坏,进一步引起出血。

      腹痛

      早期腹痛

      腹痛是宫外孕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在早期通常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。这是因为胚胎在输卵管内逐渐增大,对输卵管产生牵拉和刺激所引起的。这种疼痛一般比较轻微,可能会被患者忽视,尤其是在没有其他明显症状伴随的情况下。例如,有些患者可能只是感觉下腹部有轻微的不适,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      破裂或流产时腹痛

      当输卵管发生破裂或流产时,患者会突然感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,疼痛可迅速蔓延至全腹。这是由于输卵管破裂后,血液和胚胎组织刺激腹膜所致。同时,患者还会伴有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这是因为剧烈的疼痛刺激了胃肠道的神经,引起胃肠道反应。如果出血量较多,血液积聚在盆腔最低处,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肛门坠胀感。

      晕厥与休克

      发病机制

      当宫外孕导致输卵管破裂,引发腹腔内大出血时,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与休克的症状。大量失血会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,导致脑供血不足和全身组织器官缺氧。此时,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,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。

      症状表现

      患者会先感到头晕、眼花、心慌,这是大脑缺氧的早期表现。随后会出现面色苍白、四肢湿冷、脉搏细弱、血压下降等症状,这是休克的临床表现。严重时,患者甚至会昏迷不醒,生命受到严重威胁。这种情况非常危急,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,否则可能会导致死亡。

      其他症状

      腹部包块

      如果宫外孕破裂后形成血肿,或者胚胎在输卵管内继续生长发育导致输卵管膨胀,患者在腹部可能会触及到包块。这种包块通常位于一侧下腹部,质地较软,有压痛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包块可能会逐渐增大。

      全身症状

      由于腹腔内出血和身体的应激反应,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,如低热、乏力等。这是因为出血后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,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,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调,出现低热现象。同时,失血和身体的消耗也会使患者感到乏力、疲倦。

      女性朋友们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,尤其是在有性生活且出现停经的情况下。如果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,应高度警惕宫外孕的可能,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、血HCG检测、超声检查等方法,综合判断是否为宫外孕,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,以保障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    地址: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红旗路交叉口(东明路206号) 医院电话:0371-61006100 声明:本站信息仅阅读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豫ICP备16014840号 (郑)医广【2025】第03-18-151号